溜須拍馬什么意思?溜須拍馬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寇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他和白居易、張仁愿三人并稱“渭南三賢”。其實“溜須拍馬”這個成語的典故是分成兩個部分,“拍馬”是一個,“溜須”又是一個,而“溜須”就和寇凖有關。我們都知道拍馬屁就是講一些奉承的話,那溜須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實溜須也被一位叫丁渭的人,給弄成了奉承的意思,還被寇準好好諷刺了一番。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溜須拍馬”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溜須拍馬什么意思?溜須拍馬典故介紹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溜須拍馬”,指的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阿諛奉承、討好的樣子。這個詞雖然人盡皆知,但是它背后的典故,了解的人卻不多了。首先來講“拍馬”。在古時候,馬是人們主要的交通工具,馬的地位自然是很高了。拍馬一詞起源于蒙古。

蒙古人更加愛馬,那時候蒙古人互相打招呼,往往會稱贊一下對方的坐騎,拍一拍馬,夸贊他的馬出色。到了元朝,元朝大官們早上上朝的時候都會騎馬,大家就互相客氣客氣,你拍拍我的馬,我拍拍你的馬。直接吹捧對方有點太直接,就會彼此吹捧一下騎乘的馬匹。

溜須拍馬什么意思?溜須拍馬典故介紹

古人們互相吹捧,大家只是拍一拍馬背或者馬的肚子。因為如果拍馬屁股,意思是叫馬前行,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一種行為。后來拍馬之所以成為了拍馬屁,從互相吹捧變成了專屬于小人逢迎的做派,是因為達官貴族們出行,一般都會帶幾個牽馬的小廝。也只有小廝們會代替主人拍馬屁,催馬前行,也就代表著討好媚上了。

相比拍馬來說,溜須的故事更加有趣,跟宋朝宰相寇準一次吃飯有關。宋朝有一個叫做丁渭的大官,他真本事沒有,卻最會做小伏低,哄得主子宋真宗喜笑顏開。靠著這一手吹捧的本事,丁渭的仕途是一帆風順,最終竟然被宋真宗冊封為副相,在朝中的地位僅僅在宰相寇準一人之下。

溜須拍馬什么意思?溜須拍馬典故介紹

丁渭知道,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一定得跟寇準打好關系。于是他就整日在寇準身邊跑前跑后,想要討寇準的歡心。可是寇準卻對丁渭的小人做派非常厭惡,從來不給他好臉色。雖然熱臉貼了寇準的冷屁股,但是丁渭還是不愿意放棄,仍然日日圍著寇準打轉。寇準雖然心里厭煩,但是當著別人的時候,還是不得不給丁渭留三分顏面。

古代男人以“長髯”為美,根據史書記載,關公的胡子就很長。他甚至還有專門保養胡子的竅門,晚上睡覺為了保護自己的胡子,還會用布把胡子兜住。寇準就是一個美髯公,他胡子又長又黑,并且深以為榮。現代男人之所以不愛留胡子,一個是因為打理起來太麻煩,另外一點則是因為不太衛生。

溜須拍馬什么意思?溜須拍馬典故介紹

在古時候,男人吃完飯都要小心的擦拭一下胡子,因為上面難免會沾上一些飯粒。有一次丁渭非要跟寇準同桌用膳。寇準吃完了之后準備離開,丁渭想跟寇準多說幾句,他看見寇準的胡子上粘著一粒米飯,就突然沖上前去替寇準捋了一下胡子。他這個舉動嚇了寇準一跳,丁渭又再接再厲,稱贊起寇準的胡子有多么的漂亮。

寇準卻冷冷的對丁渭說,以后不要再這么做了,太失副相的身份。這件事傳出去之后,大家都譏諷丁渭是“溜須宰相”。溜須這個詞也因此跟拍馬并列,成為了小人逢迎的專屬名詞。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253
本文標題:溜須拍馬什么意思?溜須拍馬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