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為烏有什么意思?化為烏有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194年,袁術率兵攻打徐州,和劉備部隊互有勝負。呂布趁勢想要分一杯羹,便率軍想要奪權徐州。在演義中,袁術攻徐州是因為呂布把韓胤交給了曹操,后來便帶領大軍殺向呂布腹地。隨后陳登獻策,讓呂布聯合劉備一起對抗袁術,最后集多人之力才成功抵擋了袁術的攻勢。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化為烏有”,就和這起事件有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化為烏有什么意思?化為烏有典故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十七回,發生在袁術征討呂布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陳登、呂布、楊奉和韓暹。原文如下:

陳登曰:“將軍若用老夫之言,徐州可保無虞。”布曰:“試言之。”登曰:“術兵雖眾,皆烏合之師,素不親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勝之,無不成功。更有一計,不止保安徐州,并可生擒袁術。”布曰:“計將安出?”登曰:“韓暹、楊奉乃漢舊臣,因懼曹操而走,無家可依,暫歸袁術;術必輕之,彼亦不樂為術用。若憑尺書結為內應,更連劉備為外合,必擒袁術矣。”布曰:“汝須親到韓暹、楊奉處下書。”陳登允諾。

布乃發表上許都,并致書與豫州,然后令陳登引數騎,先于下邳道上候韓暹。退引兵至,下寨畢,登入見。暹問曰:“汝乃呂布之人,來此何干?”登笑曰:“某為大漢公卿,何謂呂布之人?若將軍者,向為漢臣,今乃為叛賊之臣,使昔日關中保駕之功,化為烏有,竊為將軍不取也。且袁術性最多疑,將軍后必為其所害。今不早圖,悔之無及!”暹嘆曰:“吾欲歸漢,恨無門耳。”登乃出布書。暹覽書畢曰:“吾已知之。公先回。吾與楊將軍反戈擊之。但看火起為號,溫侯以兵相應可也。”登辭暹,急回報呂布。

化為烏有什么意思?化為烏有典故介紹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呂布將袁術派到徐州的使者韓胤交給了曹操,袁術大怒,隨即調遣七路大軍合集二十多萬兵馬殺向徐州。呂布隨即找到陳登商議對策。陳登認為只要勸降袁術的降將楊奉、韓暹,然后再聯合劉備一起發動進攻,就能夠戰勝袁術。此后,陳登來到楊奉軍營,成功說服了二人。在此后的戰斗中,呂布與劉備及楊奉、韓暹等人一起重創袁術,終于保住了徐州。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陳登口中的“化為烏有”,意為東西完全失去,一點沒有留下,比喻全部消失或全部落空。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姹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化為烏有什么意思?化為烏有典故介紹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袁術調遣七路大軍入侵徐州的故事情節,并非歷史的真實,而是小說作者的虛構。據《三國志?袁術傳》載,在呂布控制徐州期間,袁術的確想通過聯姻的方式拉攏呂布。該傳稱:“(袁)術欲結布為援,乃為子索布女,布許之。”但在陳珪的勸說下,呂布不但放棄了這個念頭,還將袁術派來的使者韓胤押往許昌。最終,韓胤也在許昌被曹操斬首示眾。此后,袁術雖然派人入侵徐州,但卻并非如小說所言的七路大軍及二十多萬人馬,而是僅僅派出了將領張勛。戰斗的結果也非常簡單,不但張勛很快被呂布擊退,呂布大軍還殺到了袁術的老巢——壽春。

至于小說中出現的楊奉,不僅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來自漢末的一支神秘武裝——白波軍。這支武裝由原黃巾軍將領郭太創建,成立于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在《三國志?董卓傳》中,時任謁者仆射皇甫酈曾經提到:“楊奉,白波帥耳。”由此可見,楊奉原本也是白波軍的將領。在李傕、郭汜控制漢末朝廷期間,楊奉卻突然投靠了李傕,并從此由一支叛軍變成了朝廷的官軍。

化為烏有什么意思?化為烏有典故介紹

據《后漢書?董卓傳》載,李傕與郭汜爆發內訌時,楊奉曾經出兵協助李傕擊退郭汜。但不久之后,楊奉又突然與李傕反目。《三國志?董卓傳》稱:“傕將楊奉與傕軍吏宋果等謀殺傕,事泄,遂將兵叛傕。傕眾叛,稍衰弱。”此后,楊奉多次擊退李傕、郭汜等人的追擊,使得漢獻帝劉協擺脫李傕、郭汜的控制,重新回到了故都洛陽。可以說如果沒有楊奉,漢獻帝劉協能否平安回到洛陽都是一個巨大的額疑問。至此,楊奉又成了漢獻帝的大功臣,被任命為車騎將軍一職。

曹操奉詔來到洛陽后,秘密將漢獻帝遷至許昌。楊奉發兵追趕,但為時已晚。此后,楊奉又企圖襲擊曹操,卻被曹操擊潰,不得不投靠袁術。在張勛入侵徐州期間,楊奉也隨軍參戰,但又被陳珪說服,戰前嘩變,與呂布一起重創張勛。不過,楊奉的結局非常悲慘。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后漢書?董卓傳》亦稱:“奉、暹奔袁術,遂縱暴楊、徐間。明年,左將軍劉備誘奉斬之。”到頭來,楊奉還是死于當年的盟友之手。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300
本文標題:化為烏有什么意思?化為烏有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