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不過因為和田玉被炒得越來越火,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假的和田玉。那和田玉究竟應該如何識別呢?真的和田玉要從質地、硬度、顏色、透明度等多個方面進行識別,其中硬度是鑒定和田玉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國標范圍內,會把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叫做和田玉,當然和田玉也分好幾種不同的品級。下面就為大家講講關于和田玉的謠言和騙局以防上當,馬上來看看吧。
謠言一:
羊脂玉越白越好
危害:用很多白顏色的玉冒充和田羊脂玉
天然的和田羊脂玉質地細膩溫潤、油脂性好、如同凝脂。但是,再好的羊脂玉的光澤也是稍微泛淡青色或乳黃色的,而且其質地也是淺灰色調的。所以,純白而不油潤的很可能不是羊脂玉。此外,羊脂白玉是現代的稱呼,在以前人們只稱它是“羊脂玉”或“脂玉”。因此“羊脂玉越白越好”的言論是謠言,商家也很可能想借此來迷惑消費者,去購買假冒的和田玉。
這3種白色玉石與羊脂玉很相似
1、俄羅斯玉:俄羅斯玉就是俄玉,它的各種指標與和田玉非常接近,而且白度比和田玉還要略勝一籌,差的只是油性,俄羅斯玉大多顯得略干澀一些。
2、阿富汗玉:阿富汗玉的玉質非常細膩均勻,光澤油潤,肉眼看不到玉花,經常用來冒充上等白玉或羊脂玉。辨別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用手指甲使勁刮一下,如果能刮下一點白色的皮,就不是白玉。
3、京白玉:京白玉也是一種白色的玉石,但它其實是石英質巖。因其主產地在北京近郊而得名。京白玉質地細膩、光潔油潤,與和田玉相比它的透光性更好,但韌性較差、性脆。
謠言二:
只有新疆產的能叫籽料,其他都是假的
危害:商家借機炒作、提高價格
雖然說新疆產的籽料,是比其它產地的價格要貴。但這并不能說明籽料都是新疆產的。不要以為岫巖縣只產岫玉,羅甸只產山料,其實它們也產“和田玉籽料”。同樣新疆和田也產岫玉籽料,這就應了那句“名稱不具備產地含義”。然而之所有有這樣的謠言傳出,多數是商家想打著“新疆”的牌子來借機提價。
謠言三:
染色和田玉沒有地方可以鑒定
危害:扭曲事實、危言聳聽
通產,當和田玉的表皮顏色有爭議時,然后被明確判定為是染色或“二上皮”時,檢測機構是會在證書上注明“表皮經染色處理”等字樣。不過,雖然和田玉的皮色是真是假,道理上是能出證書的。但目前仍有兩點原因,使得執行的過程變的異常困難:一是國家目前尚無和田玉染色鑒定的相關判定標準,也無行之有效的專用檢測方法。
二是行業內也有行業內的規則:“但當染色面積很小、淺時則可以不注明”。因此,送檢的和田玉樣品是否染色,檢驗機構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一般不會輕易下染色的檢驗結論的。但這并不能說明,染色和田玉是沒有地方可以鑒定的。
染色和田玉所用的染色劑,通常沿著玉石的綹裂或質地薄弱處,逐漸滲入到玉石內部,且這些部位的顏色分布較富集。染色和田玉顏色濃艷、不自然,色調單一,“浮”于表皮;顏色無自然過渡,界限分明;而且在紫外熒光下,染色和田玉的邊部具有熒光反應,強藍白色熒光;同時也可以使用查爾斯濾色鏡進行辨別染色和田玉。
謠言四:
玉件上的僵、綹、花等戴久了會消失
危害:消費者花的價錢與玉石本身的價值不符(買到瑕疵過多的玉)
和田玉在把玩和佩戴過程中,所接觸到的種種物質是不會使,和田玉的玉質及顏色發生顯著變化的。更不會有什么“治愈”作用。至于很多人“看到”和“感受到”的變化,其實只不過是油脂、包漿等起到的遮瑕和改善光澤的作用。所以,玉本身的綹、裂、棉、僵等等佩帶后不會發生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千萬不要對商家吹噓的玉件佩戴后的神奇變化報太大希望,一定要看到什么樣的貨出什么樣的價。
和田玉中的灰、青、臟(玉質本身)等基本是不會有什么變化的。“綹、裂(輕微)”、“花(結構較疏松)”與人體長時間接觸后,油脂汗液等可能會滲透到其中,起到“遮瑕”的作用。“僵”長期盤玩后,在反復摩擦并鹽、脂等的作用下,會表面會產生一層“包漿”。這些都會給人視覺上產生“愈合”、“生長”、“改善”等“錯覺”,其實只是“障眼法”罷了。
謠言五:
和田產的玉最好,俄料、青海料都不好
危害:明顯的以偏概全,和田產的玉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同理,俄料和青海料中也能產出好玉。
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在白玉家族中,和田玉確實是最好的,這點毋庸置疑。但俄料和青海料與和田料的化學成分是相同的,屬于同一個家族。所以,俄料和青海料的頂級玉料,根本不亞于和田料中的中等玉料,而且和田玉料中也有不少是毫無利用價值的廢料。
俗話說“謠言止于智者”,以后如果再聽到或見到類似的言論。一定不要偏聽偏信,甚至是推波助瀾了。
本文標題:和田玉怎么識別?關于和田玉的謠言、騙局總匯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