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前夕,蔣干受曹操之命前來勸降周瑜,結果蔣干兩次過江東,兩次掉入了周瑜設下的陷阱,也為此后曹操戰敗埋下關鍵伏筆。當然,在演義中的這段故事完全是夸大了周瑜,貶低了蔣干,以蔣干的才智不一定就在周瑜之下。而且蔣干只是充當說客,一旦明白周瑜心意只要向曹操如實稟報即可,他并沒有義務去幫助曹操打贏這場仗。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雅量高致”,就和蔣干有關,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至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7年)之間,主人公為周瑜。原文如下:
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游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干往見瑜。干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干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干曰:“吾與足下州里,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并觀雅規,而云說客,無乃逆詐乎?”瑜曰:“吾雖不及夔、曠,聞弦賞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為設酒食。畢,遣之曰:“適吾有密事,且出就館,事了,別自相請。”
后三日,瑜請干與周觀營中,行視倉庫軍資器仗訖,還宴飲,示之侍者服飾珍玩之物,因謂干曰:“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假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終無所言。干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閑。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當初,曹操聽說周瑜雖然年輕但有才氣,認為可以說服他來投奔自己,于是秘密下令給揚州官吏,派九江人蔣干去勸說周瑜。蔣干儀表堂堂,以能言善辯著稱,在江淮一帶沒有對手。他身穿布衣,頭戴葛巾,以個人名義去見周瑜。周瑜出門迎接蔣干,對他說:“子翼辛苦了,長途跋涉而來是為曹操當說客的吧?”蔣干回答:“我與足下是同鄉,多年不見。近來聽說了足下的豐功偉績,所以特來敘舊,怎么能說我是做說客的呢?你也太多疑了。”
周瑜說:“我雖比不上夔和師曠,但也能聽出你的弦外之音。”之后便請蔣干進入自己的府第,設酒宴款待他。酒宴結束后,周瑜對蔣干說:“我最近有事情要處理,就請你先住在驛館。等我的事情辦完了,再與你相聚。”
三天后,周瑜請蔣干來到軍營參觀。看完了倉庫、軍用物資、器械、儀仗后,周瑜又帶著蔣干回到自己的府第,繼續款待他。在酒席宴間,周瑜又給蔣干看了孫權賞賜給自己的侍從、服飾以及其他玩賞之物,隨后對蔣干說:“大丈夫活在世上,得遇到知己的君主,對外雖是君臣的名分,對內卻有骨肉的深情。他對我言聽計從,禍福于工,即使是蘇秦、張儀復生,我也會拍著他們的后背而斥責他們的言辭,更何況足下遠不如他們,又怎能動搖我的心志呢?”
蔣干只是微笑,始終無話可說。等蔣干回到揚州后,稱贊周瑜有寬宏的度量及高尚的品格,不是能用言辭所離間的。中原士人也大都如此推崇和贊美周瑜。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蔣干對周瑜的評價,叫做“雅量高致”,意為氣度寬宏,情致高雅。這也是《三國志》作者陳壽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周瑜在漢末三國這段短暫的歷史中是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在他三十三歲的那一年,便率領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擊敗了強大的曹操,為三足鼎立奠定基礎,可謂一代戰神。除了在軍事上的杰出成就外,周瑜還以其與眾不同的性格獲得普遍贊譽。這則成語故事中所提到的“雅量高致”便是其性格的一個主要特征。只可惜周瑜在三十五歲時英年早逝,否則的話,漢末這段歷史還真不知道會出現怎樣的變化。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周瑜還活著,劉備和諸葛亮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
本文標題:雅量高致什么意思?雅量高致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