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沖稱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在課本中學過,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智慧,難怪曹沖被認為是曹操最聰明的一個兒子。只可惜天妒英才,曹沖年僅13歲便病逝,也是讓曹操十分痛心,甚至對曹丕說出:“此我之不幸,而汝之大幸”這樣的話來。有人認為曹聰如果健康成人,或者會是曹操最心儀的繼承人。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有若成人”,就和曹聰有關,一起來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武文世王公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至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之間,主人公是曹沖。原文如下:
鄧哀王沖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鄧哀王曹沖字倉舒,從小聰明伶俐,五、六歲的時候智慧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程度。當時,孫權曾派人送來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便詢問部下如何給大象稱重,但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曹沖對曹操說:“將大象放在船上,刻下船吃水的深度,然后將將其他的東西放在去,直到刻度與放大象時一樣,這樣便可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非常高興,當即命人按照這個方法去做。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提到的“有若成人”,意為兒童具有成人的智慧,形容少年早慧。這句成語也是由《三國志》作者陳壽所首創的。
本文介紹的這則成語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因為它曾經入選過語文課本,叫做“曹沖稱象”。曹沖是漢末三國時期的神童,除了“曹沖稱象”這個故事之外,還有幫助庫吏免于被曹操出發的事跡,可謂少年早熟。只可惜到了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沖死于一場疾病。為此,曹操非常傷心。后來他對前來安慰自己的兒子們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大有百年之后將大位交給曹沖的意思,這才足見曹操對曹沖的喜愛。
不過,自陳壽將這個故事載入《三國志》之后,有學者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表示懷疑。例如清代的何焯就在其著作《義門讀書記》中國認為:“孫策以建安五年死,時孫權初統事。至建安十五年,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奉承節度,此后或能致巨象,而倉舒已于建安十三年前死矣。知此事之妄飾也。”意思是說曹沖去世時孫權是尚未控制交州,因此不可能得到大象。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則認為這個故事源自印度佛典,并非歷史的真實。因此,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到現在仍是一個疑問。
本文標題:有若成人什么意思?有若成人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