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反掌什么意思?易于反掌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不過他們分別效力不同陣營,諸葛瑾是東吳重臣,曾幫助孫權立下不少功勞。關羽死后。劉備大怒是要為關羽報仇,所以決定起兵伐吳。諸葛瑾知道后便寫信給劉備,讓他三思而后行,但劉備此時的決心以無人能動搖,諸葛瑾也就不再多言。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易于反掌”,就和此事有關,下面就為大家講講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易于反掌什么意思?易于反掌典故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諸葛瑾傳》,時間是在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相關人物分別為諸葛瑾和孫權。原文如下:

(諸葛瑾)后從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住公安。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瑾與備箋曰:“奄聞旗鼓來至白帝,或恐議臣以吳王侵取此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

陛下若抑威損忿,暫省瑾言者,計可立決,不復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后?若審此數,易于反掌。”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易于反掌什么意思?易于反掌典故介紹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諸葛瑾后來參加了討伐關羽的戰爭,被封為宜城侯,以綏南將軍的職務接替呂蒙擔任南郡太守,駐扎在公安此后,劉備率部伐吳,孫權向劉備求和,諸葛瑾寫信給劉備表示:“聽說大軍突然到了白帝城,我怕陛下的謀臣們會說因為吳王占據荊州并殺害關羽而產生怨恨,不應該答應與吳國和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也未免過于狹隘而未能從大局著眼。

請讓我來為陛下談談此事的輕重大小。我的話如果能讓陛下省悟,暫且壓抑怨恨和震怒,很快便能打定主意,也不必再向大臣們征求意見了。陛下認為您與關羽之的感情和與先帝劉協的感情哪個更深?荊州與天下哪個更大?您仇恨曹丕和吳王,但哪個才是您首先攻擊的目標?如果考慮清楚了這些問題,該如何做出最后的決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樣容易。”

易于反掌什么意思?易于反掌典故介紹

當時有人向孫權告發諸葛瑾另外還偷偷派人向劉備傳遞消息,孫權表示:“我與諸葛瑾有同患難、共生死、至死不變的誓言。他不會對不起我,就像我不會對不起他一樣。”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諸葛瑾在信中提到的“易于反掌”,意為像翻一下手掌那樣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辦成,不必花費很大的氣力。該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西漢枚乘所撰《上書諫吳王》中的“必若所欲為,危于累卵難于上天;變所欲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易于反掌什么意思?易于反掌典故介紹

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夷陵之戰開打之前。聽說劉備率部東征,孫權派人向劉備求和,并讓諸葛瑾寫信給劉備,企圖化解這場戰事。之所以讓諸葛瑾寫信,一來他是諸葛亮的大哥,二來諸葛瑾也曾多次出使蜀漢,與劉備關系不錯。諸葛瑾的這封信就是因此而出現的。

諸葛瑾信中的內容與趙云勸諫劉備的說法其實非常相似,都是希望劉備以大局為重,放棄進攻東吳,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曹魏方向。不過,與趙云勸諫的結果一樣,劉備并沒有接受諸葛瑾的這個提議,并因此展開了夷陵之戰。東吳內部又有人認為諸葛瑾與劉備暗中勾結,企圖背叛東吳。幸好孫權親口辟謠,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346
本文標題:易于反掌什么意思?易于反掌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