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之處什么意思?安身之處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劉備投靠劉表以后,雖然劉表表示歡迎,但背地里還是提防著劉備。此后劉表病逝劉琮繼位,諸葛亮則提醒劉備此時便是拿下荊州的最好時機。不過劉備卻不愿意做出忘恩負義之事,劉表生前怎么說也是對他有恩,所以劉備根本不忍心下手。最后劉備選擇帶領百姓一起撤離。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安身之處”,就和此次事件有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安身之處什么意思?安身之處典故介紹

玄德問孔明求拒曹兵之計。孔明曰:“新野小縣,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孔明曰:“且再作商議。”

安身之處什么意思?安身之處典故介紹

卻說夏侯惇敗回許昌,自縛見曹操,伏地請死。操釋之。惇曰:“惇遭諸葛亮詭計,用火攻破我軍。”操曰:“汝自幼用兵,豈不知狹處須防火攻?”惇曰:“李典、于禁曾言及此,悔之不及!”操乃賞二人。惇曰:“劉備如此猖狂,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操曰:“吾所慮者,劉備、孫權耳;余皆不足介意,今當乘此時掃平江南。”便傳令起大兵五十萬,令曹仁、曹洪為第一隊,張遼、張郃為第二隊。夏侯淵、夏侯惇為第三隊,于禁、李典為第四隊,操自領諸將為第五隊:每隊各引兵十萬。又令許褚為折沖將軍,引兵三千為先鋒。選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師。

安身之處什么意思?安身之處典故介紹

安身之處典故出處:《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安身之處什么意思?安身之處典故介紹

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劉表派劉備駐守新野。在新野,劉備諸葛亮巧用火攻,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將夏侯?。劉備擔心曹操會來報復,諸葛亮說:“新野是個小縣,不能久居,最近聽說劉表病在旦夕,可乘此機會,奪取荊州作為安身之地,也許可以抵抗曹操。”劉備說:“你說得很好,但是我受劉表的恩,怎能忍心呢?”諸葛亮說:“你今天不取,過后一定會后悔的!”劉備說:“我寧可死,也不忍心作忘恩負義的事情。”

“安身之處”喻指建立事業的根基。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349
本文標題:安身之處什么意思?安身之處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