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以德什么意思?愛人以德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曹操雖然救駕漢獻帝有功,但入住朝廷后干的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董昭提出要封曹操為魏公,此后荀彧提出了反對意見,荀彧雖然是曹操的謀士,但他一直把自己當做漢臣,他可不想看到曹操有一天替代漢室自立為帝。所以等曹操封魏公以后,他也開始懷疑自己。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愛人以德”,就和荀彧、曹操有關,下面就為大家講講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愛人以德什么意思?愛人以德典故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發生在曹操加九錫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董昭、荀彧和曹操。原文如下:

卻說曹操在許都,威福日甚。長史董昭進曰:“自古以來,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雖周公、呂望,莫可及也。櫛風沐雨,三十余年,掃蕩群兇,與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聞言,勃然變色。董昭曰:“豈可以一人而阻眾望?”遂上表請尊操為魏公,加九錫。

荀彧嘆曰:“吾不想今日見此事!”操聞,深恨之,以為不助己也。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興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彧已知操有殺己之心,托病止于壽春。忽曹操使人送飲食一盒至。盒上有操親筆封記。開盒視之,并無一物。彧會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歲。后人有詩嘆曰:“文若才華天下聞,可憐失足在權門。后人休把留侯比,臨沒無顏見漢君。”其子荀惲,發哀書報曹操。操甚懊悔,命厚葬之,謚曰敬侯。

愛人以德什么意思?愛人以德典故介紹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控制了漢末朝廷,長史董昭公開表示應該晉封曹操為魏公,并授予九錫。但這個提議遭到了侍中荀彧的強烈反對。荀彧認為曹操起兵是為了匡扶漢室,應該懷著效忠朝廷之心,晉封魏公則違背了這一宗旨。曹操聞言后,對荀彧非常不滿。不久后,董昭等人還是上奏了漢獻帝,將曹操晉封為魏公。此事過后,曹操有了殺害荀彧之心。于是在興兵討伐孫權之際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荀彧見狀,服毒自盡。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荀彧口中的“愛人以德”,意為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人。泛指對人不偏私偏愛,不姑息遷就。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西漢戴圣所撰《禮記》中的“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愛人以德什么意思?愛人以德典故介紹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荀彧傳》載:“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謚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至于說到歷史上荀彧的死因,史料中記載稍有不同。《三國志?荀彧傳》注引《魏氏春秋》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該傳注引《獻帝春秋》則稱:“至董昭建立魏公之議,彧意不同,欲言之于太祖。及赍璽書犒軍,飲饗禮畢,彧留請間。太祖知彧欲言封事,揖而遣之,彧遂不得言。彧卒于壽春,壽春亡者告孫權,言太祖使彧殺伏后,彧不從,故自殺。”盡管死因有所不同,但都與董昭這個人有著極大的關系。

愛人以德什么意思?愛人以德典故介紹

談到董昭這個人物,清人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有過這樣的一句評價:“(董)昭自顧才謀非荀、郭之儔,遂首為諂邪,以媚于操,時操勢已成,故不為耿苞耳。”元人胡三省則稱:“(董)昭人品不足稱,其謀略妙,不下二荀。”何焯之所以對董昭的評價如此之低,是因為董昭阿諛奉承的品行,甚至因此害死了漢末名士荀彧,其卑劣人品在當時就遭到不少人的詬病。而胡三省則在指出董昭人品低劣的同時,也客觀地談到了他的優點。

縱觀董昭的一生,他做過三件大事。據《三國志?董昭傳》載,曹操來到洛陽后,董昭向其提出了盡快將漢獻帝遷至許昌的建議,令曹操“奉天子”的戰略變成了現實;董昭奏請漢獻帝晉封曹操為魏公,使得曹操進一步加快了漢魏嬗代的步伐,為后來曹魏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卻導致了名士荀彧的自殺。除此之外,董昭還在荊襄之戰期間提出將孫權寫給曹操的密信公之于眾,使關羽無心戀戰,不得不離開樊城前線南撤,隨即遭到東吳大軍圍攻,最終丟掉了性命。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358
本文標題:愛人以德什么意思?愛人以德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