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是荊州牧,在他生命垂危之際曾想把荊州讓給劉備,但劉備并沒有接受。此后劉表想讓長子劉琦繼位,但蔡夫人和蔡瑁等人從中阻撓,最后是由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南下,劉琮沒有絲毫反抗之舉便將荊州拱手讓給曹操,導致劉備差點命喪荊州。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擅離職守”,就和劉表托孤一事有關,下面就為大家講講背后的典故故事,趕快來看看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吧。
本期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四十回,發生在劉表病重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劉表、劉備、蔡瑁和劉琦。原文如下:
卻說荊州劉表病重,使人請玄德來托孤。玄德引關、張至荊州見劉表。表曰:“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托孤于賢弟。我子無才,恐不能承父業,我死之后,賢弟可自領荊州。”玄德泣拜曰:“備當竭力以輔賢侄,安敢有他意乎!”正說間,人報曹操自統大兵至。玄德急辭劉表,星夜回新野。劉表病中聞此信,吃驚不小,商議寫遺囑,令玄德輔佐長子劉琦為荊州之主。蔡夫人聞之大怒,關上內門;使蔡瑁、張允二人把住外門。
時劉琦在江夏,知父病危,來至荊州探病,方到外門,蔡瑁擋住曰:“公子奉父命鎮守江夏,其任至重;今擅離職守,倘東吳兵至,如之奈何?若入見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將轉增,非孝也。宜速回。”劉琦立于門外,大哭一場,上馬仍回江夏。劉表病勢危篤,望劉琦不來;至八月戊申日,大叫數聲而死。后人有詩嘆劉表曰:“昔聞袁氏居河朔,又見劉君霸漢陽。總為牝晨致家累,可憐不久盡銷亡!”劉表既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允商議,假寫遺囑,令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然后舉哀報喪。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荊州牧劉表自知病入膏肓,于是召見劉備托孤。劉表表示,如果自己的兒子不能繼承父業,希望劉備能執掌荊州。此后,劉表又寫下遺囑,讓長子劉琦繼位。蔡夫人訊后大怒,命蔡瑁、張允阻止從江夏趕來的劉琦探望劉表。數日后,劉表病逝,蔡夫人伙同蔡瑁、張允等人篡改劉表的遺囑,劉琮得以繼位。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蔡瑁口中的“擅離職守”,意為指未經許可即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也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提到的劉琦探望父親被拒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劉表傳》注引《典略》載:“表疾病,琦還省疾。琦性慈孝,瑁、允恐琦見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謂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為國東藩,其任至重;今釋眾而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戶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
至于小說中提到的劉表托孤之事的歷史真相,后來卻引發了一場爭議。首先,劉表托孤的記載是有歷史記載作為佐證的。《三國志?先主傳》注引《魏書》載:“表病篤,托國于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攝荊州。’備曰:‘諸子自賢,君其憂病。”或勸備宜從表言,備曰:“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
不過,裴松之在引用了這段記載后卻對其真實性表示了懷疑。裴松之認為:“表夫妻素愛琮,舍適立庶,情計久定,無緣臨終舉荊州以授備,此亦不然之言。”那么,究竟劉表托孤之事在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出現過呢?曾在劉表手下任職的王粲后來寫了一本名為《英雄記》的書,介紹了部分漢末人物,其中就提到了劉表。在該書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記載:“表病,上備領荊州刺史。”這說明在劉表病重期間曾經上表漢獻帝,曾經推薦劉備擔任荊州刺史。既然如此,劉表托孤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至于裴松之提出的看法,筆者認為過于片面。劉表父子喜歡劉琮是事實,但對于劉備暗中支持劉琦也是一清二楚。當時,曹操大兵壓境,荊州局勢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劉表舉薦劉備擔任荊州刺史,不但可以利用劉備的經驗對抗曹操,力保荊州不失,同時也可暫時緩解劉琦與劉琮之間的矛盾。
本文標題:擅離職守什么意思?擅離職守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