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奪鵲巢什么意思?鳩奪鵲巢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后,袁氏勢力也迅速分崩瓦解,袁尚和袁熙逃往遼東,主要曹操拿下遼東那便能收復整個北方。不過曹操似乎并沒有心急,而且肯定有人會幫他處理袁氏兄弟。最后袁尚和袁熙都被公孫康給殺害,而且還把首級送給曹操以表忠心。就連曹操都有預見的本事了。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鳩奪鵲巢”,就和這件事有關,下面就為大家講講其中的典故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鳩奪鵲巢什么意思?鳩奪鵲巢典故介紹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發生在袁氏兄弟逃往遼東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公孫康、袁尚和袁煕。原文如下:

公孫恭曰:“袁紹在日,常有吞遼東之心;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也。若容納之,后必相圖。不如賺入城中殺之,獻頭與曹公,曹公必重待我。”康曰:“只怕曹操引兵下遼東,又不如納二袁使為我助。”恭曰:“可使人探聽。如曹兵來攻,則留二袁;如其不動,則殺二袁,送與曹公。”康從之,使人去探消息。卻說袁熙、袁尚至遼東,二人密議曰:“遼東軍兵數萬,足可與曹操爭衡。今暫投之,后當殺公孫康而奪其地,養成氣力而抗中原,可復河北也。”

鳩奪鵲巢什么意思?鳩奪鵲巢典故介紹

商議已定,乃入見公孫康。康留于館驛,只推有病,不即相見。不一日,細作回報:“曹公兵屯易州,并無下遼東之意。”公孫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二袁入。相見禮畢,命坐。時天氣嚴寒,尚見床榻上無茵褥,謂康曰:“愿鋪坐席。”康瞋目言曰:“汝二人之頭,將行萬里!何席之有!尚大驚。康叱曰:“左右何不下手!”刀斧手擁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頭,用木匣盛貯,使人送到易州,來見曹操。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發起統一河北之戰,袁氏殘余勢力圖本瓦解,袁尚和袁煕兩兄弟損兵折將,只得逃往遼東。大將夏侯惇認為應該盡快出兵遼東,卻遭到曹操的拒絕。曹操笑著對眾將表示,用不了多久,遼東公孫康就會將袁氏兄弟的首級送來。果然,袁氏兄弟來到遼東后,公孫康唯恐曹操出兵對自己不利,便將袁氏兄弟殺死,并將其首級送給了曹操邀功。

鳩奪鵲巢什么意思?鳩奪鵲巢典故介紹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公孫恭口中的“鳩奪鵲巢”,意為斑鳩搶占喜鵲窩。比喻強占他人的居處或措置不當等。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詩經》中的“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小說中提到的袁尚、袁煕兄弟逃往遼東及被殺之事,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袁紹傳》載:“十二年,太祖至遼西擊烏丸。尚、熙與烏丸逆軍戰,敗走奔遼東,公孫康誘斬之,送其首。”《三國志?武帝紀》亦稱:“遼東單于速仆丸及遼西、北平諸豪,棄其種人,與尚、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公破烏丸,或說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及速仆丸等,傳其首。”

鳩奪鵲巢什么意思?鳩奪鵲巢典故介紹

從這兩段記載可以看出,袁尚、袁煕兄弟逃到遼東后,曹營中的確有人向曹操提出進軍遼東的建議,但曹操胸有成竹地表示不用動用軍隊,公孫康不久后就會將袁氏兄弟的首級送來。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曹操所說的那樣,沒過多久,公孫康便斬殺了袁氏兄弟。

曹操為何能準確預測公孫康會斬殺袁氏兄弟呢?當袁氏兄弟的首級送來后,不少曹軍將領也向曹操提出了同樣的疑問。曹操回答道:“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意思是說公孫康原本就對袁尚兄弟非常忌憚,如果發兵進攻遼東,就會逼著公孫康與袁氏兄弟聯手負隅頑抗。而采用按兵不動的策略,就減輕了公孫康的外部壓力,令公孫康意識到袁氏兄弟所帶來的巨大威脅,一定會除掉袁氏兄弟。

公孫康除掉袁氏兄弟,可謂是一舉兩得,既穩定了遼東局勢,保住了自己的地盤,同時又可以向曹操邀功請賞以示效忠。曹操深謀遠慮,不費一兵一卒便徹底殲滅了袁氏殘余勢力,終于平定了河北地區。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380
本文標題:鳩奪鵲巢什么意思?鳩奪鵲巢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