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古裝片的小伙伴們肯定會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在劇中經常會聽到有人喊這么一句話:“天干物燥,小心火燭”。而這句話代表著咱們古代歷史上的一個職業,這個職業就是古代的更夫。更夫主要就是專門在夜間進行巡邏的人,同時也是兼任報時的人。古代不像我們現在,有手機、手表、掛鐘等等可以看時間,而古代就是靠更夫來報時的。白天人們靠著太陽來判斷時稱,而晚上就是靠著更夫來報時的。
更夫雖然是沒有任何特殊權利待遇,也不是很好的一種職業,但他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職業。整座城池的人都在聽更夫的報時來判斷時間,有些要半夜出去辦事的,也要聽更夫的報時。但他偷懶或者出了錯,那么影響的是整個城的運行,所有人的生活工作。
說到古代的報時,我們就不得不提古代的時間制度。古代將夜晚劃分為五更。一更天一般是7:00~9:00,二更天一般為9:00~11:00,以此類推三更就是十一點到凌晨一點,四更為一到三點,五更為三到五點。
這五更天分別有這五更的講究,古代有這么一句俗語,叫做“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一更天
這時候是打更人出來開始工作的時候。也是全城人結束工作,回家休息的時候。這時候打更人敲響一更天之后,就代表著所有的人可以下班休息了。
二更天
劃算到現在的時間是9點,現在社會中算不上晚,可能是許多人的夜生活剛剛開始的時候,有的人9點或許剛出門,有的人或許9點剛睡醒。但是在古代卻是一個該熄燈睡覺的時候,因為古代沒有電,照明設施十分的有限,家中即便是有油燈也是不舍得用的,也就大戶人家可能會點一些油燈。普通人家是沒有這個條件的,所以說9點天非常黑了之后就該睡覺了。
三更天
被人們看作是陰氣最深的時候。我古代的許多鬼故事和現在的許多恐怖電影,也都會特別的注重這一點。三更天被看作是半夜,忽然認為這時候是鬼魂活動時間到了。當然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比較封建迷信的說法,在現在的學校大城市半夜三更,依然街道上都是燈火通明,有的人可能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有的人可能剛剛起床去工作。
四更天
這是小偷出沒的時間,因為這時候夜已經非常深了,人們的睡眠處于一個非常深的狀態,不會被一些小的動靜所吵醒,所以說小偷就會選擇在這個時間出動,這一點在古代的一些戰爭中也經常體現,一般在古代在進行偷襲作戰的時候,都會選擇凌晨或者后半夜進行偷襲,因為后半夜是守備人員最疲憊的時候,也是睡覺的人睡得最深的時候。
五更雞叫
說明人們開始起床工作了,劃算到現在時間是凌晨3點,古人睡得早起,起來工作也很早。
這個時間段最忙的,應該就是皇帝,和朝中的大臣們了,一般五更天就進行朝會了,所以說古代做大臣的也是非常累的一件事。
像我們一般看的電視劇中,都是早上或者上午進行早朝,其實這是不對的,古代的進行早朝,一般凌晨3點,大臣們就在午門外面等候了,所以說大臣們一般在三更天四更天的時候就要起床,吃點東西再洗漱一下,準備出發了。
本文標題:古代巡夜人喊得“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么意思?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