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什么意思?一言九鼎典故介紹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鼎是古代最重要的青銅器物之一,在漢朝以前鼎一般用來當烹煮的容器。而九鼎則是象征九州,也是至高無上的意思。在夏商周三朝,九鼎一直被奉為傳國之寶,所以“一言九鼎”的分量才會如此之重。在唐朝和宋朝時期,也有鑄造九鼎,同樣是為了彰顯其身份。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一言九鼎”,其中的典故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和毛遂有關。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言九鼎什么意思?一言九鼎典故介紹

鼎是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言九鼎: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成語故事:話說公元前290年,秦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求援,楚王猶豫不決,平原君的食客毛遂執劍上殿,為楚王分析時局,楚王這才派兵救趙。事后平原君稱贊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因此,鼎不僅成為食器,更成為一種身份、政治待遇的象征。除此之外,鼎也是旌功紀績的禮器。在重大慶典、戰爭勝利和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其盛。

鼎是華夏民族先民最初的炊具,用來烹煮食物。最初是用黏土燒成的陶器。相較于此前直接在火上燒烤,烹煮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所以,鼎在先民生活中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進步和階級的分化,貴族階級逐漸有能力講究,不僅講究食,同時講究食器。于是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鼎。

吃飯,對于百姓是天大的事,所謂“民以食為天”,誰掌控了他們的飯碗,誰就主宰了他們的命運。于是,禹就用九州,即全國各地所貢的“金”,鑄成了九個大鼎。置于荊山之下。象征著掌握了天下萬民的飯碗。自禹鑄九鼎,鼎就從一個食用炊具,變成了國家政權的象征。

一言九鼎什么意思?一言九鼎典故介紹

湯滅夏,周滅商,都將九鼎遷于自己的都城,完成“革故鼎新”。到了春秋時期,楚莊王到了都城洛陽,遂向朝廷打聽九鼎的形制、輕重。意即窺視周天子的政權,欲取而代之(見《左傳·宣公三年》),這也是“問鼎”一詞的由來。

盡管升格為政權的象征,其實在夏商周三代,鼎作為炊具、食具的功能依然存在。只是作為炊具的功能在逐漸弱化,作為禮器的功能在逐步上升。之所以作為炊具的功能弱化,是因為銅鼎足大底厚,烈火燒時受熱不均,容易使鼎足中的錫熔化流出來,造成鼎足損壞,甚至折斷;這是不祥之兆,故在宴享、祭祀中,應極力避免。因此,鼎慢慢退出炊具功能而成為盛食器,肉食、羹類都先用鑊煮熟,然后再行升入鼎中,由“膳夫”、“宰夫”,調和五味。所以,許慎的《說文解字》這樣描述“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按照禮制,各級別的王公貴族,宴飲時能享用的鼎數都是有明確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見《春秋公羊傳·桓公二年》),天子還可以有三個陪鼎。至此,鼎不僅成為食器,更成為一種身份、政治待遇的象征。除此之外,鼎也是旌功紀績的禮器。在重大慶典、戰爭勝利和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銘記其盛。這種禮俗,一直傳承至今,西藏成立五十周年慶典,中央政府贈以“民族團結寶鼎”;聯合國成立五十周年,中國贈送其世紀寶鼎,均是這種禮俗之薪傳。

一言九鼎什么意思?一言九鼎典故介紹

隨著“鼎”的身份日漸尊貴 ,鼎的制作也越來越精良;一方面用當時顯得十分貴重的青銅(當時叫“金”)來鑄造,另一方面,其紋飾的繁復精彩,用李澤厚先生的話說“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充分體現其作為禮器的大氣厚重。

值得一說的還有鼎上傳統紋飾:饕餮紋。

饕餮是傳說中的一種貪吃的怪獸。根據《史記》記載:“縉云氏(黃帝時的夏官)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左傳·文公十八年》),總之,就是一個貪吃、暴喝,不知厭足的家伙。形象十分猙獰,周人將其鑄在鼎上,明顯是有一種教化意義在其中:告誡王孫帝子,不要貪食過甚。這一點,《呂氏春秋·先識》有明確論述:“周鼎著饕餮,有手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飲食是人的基本欲望,貪于飲食,也是人性的基本弱點。人很容易被自身欲望所奴役,很容易從放縱自己的生理欲望,走向全面的放縱,這種放縱,叫貪婪,更甚者謂之,貪得無厭。饕餮者,在這里就是貪得無厭的象征。所以周代的統治者告誡子民,要從節制自己的飲食欲望做起。在他們看來,無論是夏,商,其亡國之君,都是從貪于飲食,一發而敗徳失政,最著名的莫過于夏桀和商紂的“酒池”、“肉林”。殷鑒不遠,必須警惕。所以,將饕餮鑄之于鼎,教化子民后代。

一言九鼎什么意思?一言九鼎典故介紹

夏商周三代以后,鼎作為食器漸漸退出生活舞臺。但作為禮器與祭器,仍然在歷史上代有傳承;而饕餮紋作為相對固化的圖案,一直與鼎如影相隨。特別是其強調的道德規范:戒貪,一直作為中華民族一種文化傳承。

鐘鳴鼎食之家,成為后來對貴族詩禮之家的形象概括。而饕餮,作為與鼎隨行的一個符號,也成為后世戒貪的一個形象符號。(當然后世吃貨們如蘇東坡也有自詡為“老饕”者,那是一種無道德意義的自嘲和調侃。)

在山東曲阜衍圣公廟,就有一個饕餮形象,畫在衍圣公府內宅出前門照壁之上,極為醒目地提醒著孔府家人:戒貪。孔府標榜的“安富尊榮公府第,文章道德圣人家”,戒貪,應該是安富尊榮的首屈一指的題中應有之義吧。

當然,不管如何提醒和告誡,飲食的放縱,和人性的貪婪,總在太陽下反復上演著,從隨處可見的狂吃爛喝,紙醉金迷,到隨時可見的袒護,觸目驚心的貪賄聚斂,無不證實著饕餮的不死,和靈魂被欲望奴役著的可悲。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434
本文標題:一言九鼎什么意思?一言九鼎典故介紹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