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手”原本是別離的意思,為什么此后會變成專指上廁所?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現代人說“解手”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上廁所。不過解手這個詞在古代還有另外兩個含義,分別是別離和解決。韓愈在《祭河南張員外文》中寫道:“兩都相望,於別何有,解手背面,遂十一年。”這里的“解手”就是分開的意思。那為什么此后“解手”的含義會變成只有上廁所了呢?其實這也和百姓們的使用習慣有關,下面就為大家簡單講講這背后的典故,趕快來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解手”原本是別離的意思,為什么此后會變成專指上廁所?

說起“解手”,大家都心知肚明,意思即為上廁所,含蓄而不失體面。下一刻,隨之而來的便是求知的欲望,為什么“解手”會有這個意思呢?它的由來是什么?

讓我們一起帶著疑惑走進下文。這個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當時,正處于水深火熱的戰爭時期,普通百姓忍受不了元朝的殘暴統治,以朱元璋為首的一批批義軍崛地而起,紛紛與元朝抗爭。最終,朱元璋勝利,并成功建立起一統天下的明朝。

明朝初期,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但是由于之前的戰爭硝煙,一些涉及的地區生靈涂炭,老百姓過得十分窮苦,一點都沒有生氣。與此同時,戰爭波及較少的地方比如山西卻跟得上時代的變換,生活平穩,百姓安居樂業,人丁繁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于是,朝廷便提出建議,為了平衡各地區的發展,恢復落魄地區的農業生產,采取移民懇田的政策,讓山西農民遷移到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以促進當地發展。

“解手”原本是別離的意思,為什么此后會變成專指上廁所?

如果不是什么擁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棟梁人才,沒有人愿意拋下自己幸福安樂的生活,去一個貧瘠之地受苦。所以,山西很多百姓都不愿意去。無奈之下,朝廷官府只好四處張貼廣告,上面寫著“不愿遷移者,速到洪洞大槐樹下集合,須在三天內趕到。愿遷移者,可在家里等待。”

老百姓們知道這個消息后,都急著趕往地標——古大槐樹樹下。兩三天后,古大槐樹四周聚集了十幾萬山西人,每個家庭都完完整整的聚齊一家老小,在那邊焦急的等待,心中也不時地祈求上蒼保佑。

“解手”原本是別離的意思,為什么此后會變成專指上廁所?

這時,突然來了一大隊官兵,包圍了手無寸鐵的百姓。帶兵領頭者來到人群中間,大聲宣布:“大明皇帝敕命,凡來大槐樹下者,一律遷走。”老百姓聽到之后,十分震驚,意識到之前的官令是騙人的。但是他們現在已經被包圍了,完全逃不出去,一切都無濟于事。這些官兵強迫人們登記并發給憑證,并且為了防止他們逃跑,還把他們反綁起來,然后用一根長繩聯結成一串,押解著移民上路,把他們遷徙到那些地廣人稀、貧瘠的地方。

“解手”原本是別離的意思,為什么此后會變成專指上廁所?

路途遙遠,需要長途跋涉,在押解過程中,路上就經常有人要大小便。他們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當說的人越來越多,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漸漸趨于簡單化了,只要說聲:“老爺,解手”,官兵就都明白是要小便。從此以后,“解手”便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

所以,最開始的“解手”就是字面意思,揭開手上的繩索,后來由于這么一回事,成為了上廁所的代名詞。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449
本文標題:“解手”原本是別離的意思,為什么此后會變成專指上廁所?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