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端怎么讀?太和殿為什么會擺放甪端?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甪端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瑞獸,讀音讀作“lùduān”。甪端長相和麒麟相似,會四方語言,日行萬里,不過甪端只會陪伴明君,專為帝王護駕。傳說甪端是由秦始皇培育出來的神獸,秦始皇想看世上獨一無二的物種,便命令下人培育出了這樣一個集合各個動物為一體的獸王。在太和殿中就放有一對甪端,象征國泰民安、吉祥如意。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關于甪端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甪端怎么讀?太和殿為什么會擺放甪端?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上的顯要位置,是明清兩代皇宮的主要建筑,被譽為東方三大殿之一。在這個處處彰顯著皇家威嚴的地方,就有一件怪獸,它的名字一般人都不認識。可是,這只怪獸卻大有來頭,據說當年的成吉思汗還曾經見過它的真身。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怪獸呢?它又為何出現在金鑾殿上呢?

在大多的清宮戲里,我們都能看到皇帝在金鑾殿上朝,處理國事。其實不然,明清兩朝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就是通常所說的御門聽政。而金鑾殿的真實用途,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重要典禮的場所。因此,金鑾殿的裝飾十分華麗,殿內金磚鋪地,正中設有九龍金漆寶座,在寶座前兩側為標準的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征著國家的安寧和政權的鞏固,仙鶴象征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這三樣我們都好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影視,圖書等資料也經常接觸。只是這個甪端,是什么“怪”東西呢?

甪端怎么讀?太和殿為什么會擺放甪端?

首先說明,“甪”字發“錄”的音。這個甪端是一種中國傳說中的神獸,它外形與麒麟相似。它的外貌十分怪異,概括起來就是:犀角、獅身、龍背、熊爪、魚鱗、牛尾。而它與麒麟最大的區別就是,它的頭上,只有一只角。

甪端是從哪座山上出來的呢?根據傳說,它是本土的雜交品種。時間可以上溯到秦始皇時期,是秦始皇專門設置的“禽獸園“中,一只野牛和某種生物雜交的結果。而它最初也不叫這個名字,本來叫角端。可秦始皇認為:這只神獸只有一個角,就改成了甪端。

甪端有什么本領呢?在漢代以前,它只是珍禽異獸中的一種,沒有什么特別的技能。從南北朝起,甪端的特殊技能就先后被“發掘”出來,諸如:能日行萬八千里,除了悟空的筋斗云,基本上沒人能比了;它能言,曉四夷之語,也就是說,無論你用什么語言說話,它都能聽懂,都騙不了它;它還只在明君圣主在位時,才會現身出現,一下子成了考核皇帝圣明不圣明的量化指標

甪端有過哪些具體用途呢?歷史上的記載還真不少。

甪端怎么讀?太和殿為什么會擺放甪端?

甪端可以停止戰爭。據說,當年的成吉思汗橫掃歐亞,正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時刻。那一年,他帶兵去打印、度,就在成吉思汗的大軍到達印、度河邊的時候,河里突然出現了一只大怪獸,身高數丈,形似鹿,尾似馬,渾身泛著綠光。重點是,這只怪獸頂上只有一個大角,嘴里還發出人音,有“汝主早還“四個字。熟悉吧,軍中的耶律楚材認得,趕緊告訴成吉思汗,“這獸系旄星精靈,好生惡殺,上天降此,所以儆告主子。主子是上天的元子,天下的百姓,統是主子的兒子,愿主子上應天心,保全民命。”中心意思只有一個:這是神獸甪端,是讓我們班師退兵呢。最終的結果是:成吉思汗聽從了這個建議,班師回朝,沒有攻打印、度。

甪端在皇宮里,還是一件重要的香器。金鑾殿里那對甪端,其頭部可以掀開,腹部是中空的。在里面放上香料,點燃起來,一股祥瑞之煙就從甪端口中冉冉升騰。這里還有個知識點:自春秋戰國起,我國古代香爐頂的瑞獸,其實都是甪端,而不是麒麟。原因很簡單,麒麟與甪端不同,不通四方之語,自然也就不能像甪端那樣,冒八面之煙。

甪端怎么讀?太和殿為什么會擺放甪端?

甪端在民間同樣很受歡迎。在民間,因為甪端懂多種語言,所以人們認為它能呼風喚“語”,作為辟邪的神獸,能一吼現吉祥。因此,自明代起,人們更看重甪端。有的人家,就做一方用甪端為印鈕的印,叫做“怒吼印”,鎮放有家里的東北方。用來期待甪端所說之言帶來吉祥,保護家庭幸福。

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當人們追求美好生活與無盡的想象結合起來,就能產生出神奇的異獸和故事。并且,在世代的傳誦過程中,還會不斷的美化和豐富。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466
本文標題:甪端怎么讀?太和殿為什么會擺放甪端?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