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現存遺留下來的一些古代手寫資料中,拋開其中的內容,就看古人所寫色字,給任何人看都會覺得非常的好看,甚至還會跟人錯覺就是這根本就不是手寫出來的,更像是打印的。像這樣的書法技巧,在現代人種已經很少人能夠做到了。那么古人為何寫字如此好看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經常有書友會問起這個問題:為啥今人寫書法,雖然技法豐富而純熟,卻還是超不過古人?格調不如古人,也不如古人好看、耐看。這是為什么?
我們今人臨帖,只能看到古人筆下的“結果”,卻看不到古人是如何運筆、結字的。尤其是古人寫字時,一筆一劃、前后顧盼、精細入微是如何完成的,也難以得知。但無非與古人的執筆、用筆有關系。好在古代書畫作品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
仔細觀察古人圖畫,尤其是筆尖,古人寫字之所以這么細致好看,是因為筆尖上有秘密:因為,古人寫字時一般只用筆尖蘸墨。筆尖,是運筆核心。
筆豪尖細精短,確實更好控制筆鋒筆勢。但我們臨習時發現并非如此,長毫寫字,只要功夫、碗力用到,也能寫出好看的字。那古人為啥只用筆尖蘸墨呢?有可能是畫家在創作時失真了?估計可能不大,因為古代畫家觀察生活的功力可謂精到細致,不太可能畫錯的。
當代著名大書法家孫曉云《書法有法》對此有過專門論述。她說: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叫我只將筆毫泡開三分之一,僅用筆尖上的毫。我母親說上輩人都是這樣教的。
由此可見,如果是初學者,確實不妨可以筆尖只蘸一點磨,毛筆不要全部泡開。等到功夫到家后,再全部泡開,鍛煉筆力、腕力。畢竟,古人的做法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寫字古法,當以魏晉唐為基,因時期和技術發展,毛筆的形制一直處于不斷變化和完善的過程中。魏晉至隋唐時期,毛筆的形制以筆鋒粗短而硬勁為主要特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雞距筆。
晉人寫字體式為伏案或持卷,這就要求毛筆矯健有力。其實任何時候,好的書法都應該是遒勁有力的。正是此類粗短剛硬的雞距筆,寫下無數遒美開張的精品力作。
古代多以繁體為主,結構緊湊,搭配合理,而且古代人從小的意識就是練習書法為主,先寫后書,再文章,所以有很多的書法大家。再者你看到的書法作品、影視作品中的古人寫字都是好的,也有登不得大雅之流,不為人知罷了。
現代社會講求效率和實用,對于休養而言自然少了幾分關注和認識。從小學習,以至于沒有培養小孩子對字本身的理解,簡體字方便易懂,卻不容易把握字的結構,松松散散自然不好看。現代人的字風融入了很多現代的意識和元素,也不能說就不好看。字在人為,在于體會吧。
學習書法以來,可能都會有個問題:為啥古人寫的字這么好看,感覺今人寫字好像永遠超不過古人?
這里面的道理,可能與古人的執筆或用筆技巧有關系。今人臨帖只能看到碑帖上整個字是什么樣的,卻看不到古人是如何結體、構字的。古人寫字時,一筆一劃、前后顧盼、游絲引帶是如何完成的,也是無法得知的。
不過,好在古代的書畫給今人提供了線索。仔細觀察古人繪制的圖畫,就會發現古人是如何執筆的。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曾有一位書法家說,古人寫字之所以這么好看,是因為筆尖上有秘密。因為古人寫字時一般只用筆尖蘸墨,筆毫的根部是沒有墨汁的。
初步一想也對,筆豪短,可能更好控制筆勢。但是臨習時發現并非如此,長毫寫字,只要功夫、腕力用到,也能寫出好看的字。那古人為啥只用筆尖蘸墨呢?有可能是畫家在創作時失真了?估計可能不大,因為古代畫家觀察生活的功力可謂精到細致,不太可能畫錯的。
后來,看到書法家孫曉云女士寫的一本書,上面對此有過專門論述。孫曉云說,先秦至漢的筆毫皆為兔毫,是兔箭毫,是指秋季狡兔脊背上的兩溜硬毛,也叫紫毫。毫硬則挺,挺則有彈性,有彈性才適合于轉筆。
到了唐代,許多動物的毛都用來做毫,如麝、貍、馬、鼠、狐、雞以及人的胎發。盡管如此,兔毫仍然是首選,保持著正宗。宣州兔毫所制的紫毫筆,選料精細,制作講究,當時價值如金,成為“貢品”,大受文人墨客贊揚。
宋代書家大抵仍用兔毫筆。黃山谷、蘇東坡推崇的宣州“諸葛筆”,主要以兔毫中上乘者——紫毫為主。狼毫還是清代從朝鮮傳入的,現在倒是普遍地在用。
孫曉云說,記得很小的時候,所用的“大楷筆”、“小楷筆”皆是羊毫。她母親叫她只將筆毫泡開三分之一,僅用筆尖上的毫。她母親小時就是這樣用毛筆的,那時的上輩人都是這樣教的。
孫曉云后來翻看明代董其昌、查士標以及明末清初的一大批書畫家的墨跡時,總是見他們大約寫四五個字墨就枯了,再蘸墨。這往往是由于小筆寫大字之故,但見他們筆畫圓潤、飽滿,完全不像是尖小的筆所書。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像她母親教的那樣,用較大的筆,只泡開筆尖用。
董、查的年代,羊毫筆已經十分走俏,由于沒有硬筆心,筆毫完全泡開會癱軟無力,如若只泡開筆尖一點,上面三分之二的筆毫由于是用膠裹牢,實際上起了硬筆心的作用。因為是較大的筆,如若又是羊毫,所以筆畫柔和、圓潤。嘿,這正是純羊毫的軟筆當兼毫用的絕好辦法。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轉筆方便美觀嗎。
綜上所述,如果是初學者,確實不妨可以筆尖只蘸一點墨,毛筆不要全部泡開。等到功夫到家后,再全部泡開,鍛煉筆力、腕力。畢竟,古人的做法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又不能盲目照搬。因為古代書畫中,也有不少顯示,筆墨是浸滿整個筆毫的。
本文標題:我國古代人為何寫字那么好看?古代人寫字有何技巧?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