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哈達,相信小伙伴們多少都聽說過了,在一部經典老電影《紅河谷》中表現的是非常明顯了。哈達是一種生絲制成的禮儀用品,是藏族人民之間社交不可缺少的東西,因為哈達表達了藏族人民的敬意與祝賀。在藏族文化中,哈達應用的非常廣泛,不論是紅白喜事還是人來客往,都會用上哈達。那么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藏族的哈達文化吧。
哈達是藏族和蒙古族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用于表示敬意和祝賀,多為白色,黃色和藍色。
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以綾、綢、絲原料制成,其上織以八瑞相及蓮花、如意、祥云等圖案。哈達長短不一,短者三五尺,長者一二丈。
據藏族學者赤列曲扎在《西藏風土志》中記載,哈達是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五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后回西藏時,帶回了第一條哈達。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圖案,上面繡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說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且多產于四川成都。
按約定俗成的規矩,對上敬獻,對下賜給,平級之間互贈,前輩、同輩和晚輩之間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規矩和講究。對上呈獻哈達要雙手捧上,或通過代理人轉獻;將哈達賜給下級時,一般把哈達系于對方的頸項,平級之間則把哈達捧送給對方手中。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敬獻致送的方式也有所區別。
使用哈達的場合相當多。紅白喜事、迎來送往、致謝等等都能派上哈達的用場。根據不同的用場,哈達的折疊方式也不同,一般講有訪問式折疊法和敬獻式折疊法。
哈達是藏族“禮巾”之意。哈達最早是藏族宗教禮儀中虔誠地向神靈敬奉的一件珍貴供物,也是僧侶們互贈或向活佛敬獻的禮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它已不僅僅是宗教界專用的供物,已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禮物。
按質料來分,哈達分為三種:普通品為棉紡織品,稱為“素喜”,不到1公尺長;中檔品為一般絲織品,稱為“阿喜”,約有2公尺長;對政治、宗教界高級人物使用的高級絲織品,是檔次最高的一種,稱為“浪翠”,有3公尺多長。
按顏色來分,哈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象征純潔、吉利的白色哈達;一種是彩色哈達,顏色為藍色和黃色。藍色哈達在安多藏區多用于女子成人禮和系在出嫁女子的辮發之上。黃色一般是獻給高僧、活佛等,為最隆重的禮物。
本文標題:藏族哈達文化是怎樣的?藏族獨有的民俗文化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