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湖面海拔約2690.75m,面積約48.45km2。湖邊的居民主要為摩梭人,也有部分納西族人,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著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瀘沽湖
居住在這里的是摩梭人(注:不是“摩梭族”,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民委等部門在第一次民族識別中,將云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而四川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則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與納西語有共同之處,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摩梭人
瀘沽湖湖岸曲折,森林密布,六個小島給人以無限悠遠的遐想。這是我國西南高原上的一顆誘人的明珠,摩梭人稱它為“謝納米”,意思是“母湖”,母親的湖。她像一個古樸、寧靜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環繞的懷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這里的一塊碩大的藍寶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鏡。
瀘沽湖島
湖周長約五十公里,在湖的北岸,屹立著一座秀麗的“格姆”山,意思是女山。摩梭人把她視為女神化身。從南邊遠遠隔湖望去格姆女山又像一頭昂首而臥的獅子,人們又叫它為獅子山。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賦予女性形象的神話,成為我們當代名副其實的“女兒國”。
摩梭人女孩
現瀘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漢、納西、藏、普米、白、壯等7種民族,約1.3萬人,其中摩梭人約6000人(四川瀘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瀘沽湖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鍋莊舞
“走婚”即走訪婚,摩梭語"色色"(或"替色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較多宣傳和關注的;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走婚來維持男女雙方性關系而實現種族延續的一種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系的男女被俗稱為"阿肖"或稱"肖波","阿肖",就是有性關系的親密情侶,由于摩梭無文字,只能用漢字的"阿肖"稱謂,但也不能確切表達"色色"的意思;有的書上稱為"阿注",是不確切的,那只用于一般朋友之間的稱呼。
走婚
走婚并非雜亂無章,更不是亂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有親戚血緣關系的嚴禁走婚;不能同時結交多個阿肖;男女雙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標志走婚關系的結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關系就穩定下來。
摩梭男女
無論哪一種婚姻,它們的核心一樣:基于男女自愿,感情為基礎,是一種男女在性選擇上平等的反映。傳統摩梭在長輩姐妹兄弟前,火塘邊有關性的一切話題都是害羞的;走婚純屬個人私事,有走婚關系的男女只在夜間相聚,白天裝作不知此事。
本文標題:中國唯一母系氏族社會 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