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為南亞最大的國家,該國在歷史記載支離破碎,就連本國的歷史也沒有一套完整記載資料。所以印度被英國殖民前,雖然有一個莫臥兒王朝,但印度并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直到英國殖民南亞地區,才使得印度一些地區連成一片。印度最后從英國殖民下獨立,他們應該感謝英國的殖民統治,否則國家不知道要分出多少個小國。
01
印度之所以之前稱不上一個統一的國家,主要還是該國的等級制度和各個部族分散獨立狀態。我們都知道印度的種姓等級制度很復雜,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世世代代延續沒有翻身機會,雖然現在已經禁止了,但在印度某些地區,這種等級觀念還依然存在。
據史料記載,印度在公元前7世紀,興起一種叫宗教叫吠陀教,后來這個教派又形成了婆羅門教。此教派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婆羅門至上等觀念,他們把印度人分為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四大種姓,還專門設了一個賤民等級。
隨著歷史演變,印度四大種姓又演化為一些亞種姓,這些種姓之間,等級更加嚴格,不僅不能通婚,就連在一起坐、一起吃飯都不允許。隨著印度教、佛教興起,又加上伊斯蘭教進入,印度等級制度并沒有因為宗教而消失,就連后來進入印度的伊斯蘭教都被劃分不同級別。可見等級制度是影響印度歷史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02
印度不僅有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還有一個殘忍的“圣女”制度。印度的“圣女”并不是為宗教殉葬的,而是專門供印度人拜會的女人。印度圣女表面上看受人尊奉,實際上這是一個殘忍的制度,成為一個圣女,一生不能嫁娶。
印度圣女的門檻很高,并不是任何女人都能成為圣女。印度圣女需要得到寺廟認可,才能成為圣女。而圣女大都來自低等級家庭女孩,她們10歲左右就會被父母送到寺廟,讓寺廟來決定此女孩能否成為圣女,如果寺廟認可了,就會成為新的圣女。
當這些女孩成為圣女后,她們生活就完全改變。有自己專門的小屋,民眾都來她居住的地方跪拜,祈求自己的心愿。只要當了圣女,規矩也很多,圣女的腳永遠不能沾地,只有當寺廟里需要她們時,她們才會被人抬到寺廟,而不是走著去。
03
據資料記載,這些所謂的“圣女”,實際上是印度神廟的“奴隸”,她們要無條件服從寺廟“假神”的命令,只要違反寺廟的旨意的,就會受到嚴厲處罰。
印度圣女一生都不能結婚,在年老的時候,會被寺廟開除,然后這些“老圣女”就會成為新選“圣女”的老師,指導新圣女如何成為合格圣女。據資料記載,老圣女是印度一種職業,她們一生不嫁然后孤獨老去。
1986年,印度出臺禁止了“圣女”規定,但此規定在印度一些不發達地區不管用,一些地區依然保留這種風俗,并成為印度奇葩的一項傳統,還供游客參觀。
印度之所以成為不了一個強國,主要還是國內一些落后而奇怪習俗存在。
本文標題:印度的這些女人被人供奉膜拜,背后卻是殘酷的制度在作怪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