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的10大奇風異俗

作者:一一奇聞 目錄:考古發現  時間:2021-01-03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最動蕩的時代之一,政治之黑暗與思想之解放是這一時期的兩個突出特征。湯用彤先生在《魏晉玄學論稿》里曾說:“漢末以后,中國政治混亂,國家衰頹,但思想則甚得自由解放。此思想之自由解放本基于人們逃避苦難之要求。故混亂衰頹實與自由解放具因果之關系。”

圖片.jpg

唯其如此,后世才有了“魏晉風流”之說。魏晉名士有一種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歷史時期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詩文等使自己的人生藝術化,追求藝術化的人生。具體表現為個體生命意識的張揚,由注重傳統儒家教化下的道德風范,開始向崇尚人物外貌、精神氣質的生命情態轉變。

美 容 之 風

圖片.jpg

這是說魏晉時期對于男性美的欣賞,作者從“看殺衛玠”的故事入手,追溯到戰國時期宋玉、鄒忌的故事,梳理出歷史上對男性美欣賞的生理標準:即皮膚白、身材高;又從王戎、裴楷、潘岳等人物事跡,論述眼亮、儀態反映出的內在精神氣質的重要性。在作者筆下,魏晉美容之風極大促進了中國美學發展。

服 藥 之 風

圖片.jpg

這主要講的是毒品“五石散”。以“王藍田食雞子”為例,說明魏晉士人性情狂躁背后與服食“五石散”有很大關系。通過桓玄、裴秀、王恭、王羲之等人服食的故事,探析了五石散所引發的“生理并發癥”和“文化后遺癥”。魏晉名士的服藥之風既是魏晉士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也值得人們反思。

飲 酒 之 風

圖片.jpg

分別從東方朔、鐘氏兄弟的故事,概括出古代社會酒的解憂、成禮的功能,,并通過阮籍飲酒的故事,交代魏晉飲酒之風的一個重要特征,即飲酒逐漸從群體性儀式的“成禮”道具,演變成了個性解放、自我張揚的“越禮”媒介。并從“劉伶病酒”、“人豬共飲”等魏晉酒徒的事跡,剖析魏晉名士傲岸不羈的人格精神下真實的內心世界。

任 誕 之 風

圖片.jpg

“任誕”是任達、放誕之意,也就是言行“出格”,表現“另類”,其文化思想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莊子。王粲有“好驢鳴”這一癖好,曹丕為其“驢鳴送葬”這一荒誕無禮的行為背后,蘊含著一種超越禮教束縛的真性情。書中引述了東晉名士王羲之“東床快婿”、王子猷“雪夜訪戴”等故事,展現了魏晉名士瀟灑倜儻的風度。

隱 逸 之 風

圖片.jpg

以“管寧割席”的故事開篇,認為導致管寧割席斷交的深層原因不是華歆有缺點、有毛病,而是管寧通過兩件小事,發現他與華歆志不同,道不合—管寧的志向與漢末魏晉流行的隱逸文化息息相關。隱逸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傳奇性、超越性和浪漫氣質的一種文化現象。諸如許由、巢父、伯夷、叔齊、嚴子陵等這些古代著名隱士,都是“有志之人”。這里其實揭示的是古代隱士和隱逸文化的精神實質。

品 鑒 之 風

圖片.jpg

這是漢末魏晉品評人物、鑒別人才、預測發展的風氣。曹操便是通過漢末名臣橋玄的引薦,以及評論家許劭給出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而暴得大名,一步步走向人生的高峰。而郭泰、裴潛的識人故事也折射出識鑒風氣的深厚文化背景。識鑒人物另一個內容就是品第人物,即把一個人和另一個人進行對比,從而確定其優劣、雅俗、高下。其中以王子猷與王子敬、祖約與阮孚、謝安與王坦之的“雅量pk”最為驚心動魄。

清 議 之 風

圖片.jpg

這指的是一種清正的政治風氣,它以激濁揚清、弘揚正道為目的,以批評現實政治和當朝人物為主要內容。漢末一大批正直的士大夫處于維護儒家道統和王朝命脈的需要,聯合三萬太學生,參政議政、鞭撻腐敗,發起了對宦官集團的口誅筆伐。參與清議運動的名士被稱作“清流”,他們是不與宦官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士。李膺和孔融即漢末清議之風的兩個重要人物。書中評述了漢末清議之士與宦官集團做斗爭,最后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故事。

藝 術 之 風

圖片.jpg

藝術之風貫穿著整個魏晉南北朝,尤其是魏晉的兩百多年,幾乎所有的藝術樣式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建筑雕塑、書法繪畫、詩歌文賦、音樂舞蹈,大師輩出,星光燦爛,琴有嵇康、王子猷,棋有王導、謝安,書有韋誕、王羲之,畫有戴逵、顧愷之……魏晉藝術之風一直影響到今天。

以上十種風氣,前人或多有論述,有些廣為人知。但其所體現出當事人的精神和境界,今人恐遠沒有完全理解。那時候沒有聚光燈,沒有商業炒作,有的只是對美的事物的熱愛,對高貴氣質的欣賞,以及對卓越才華的仰慕。

本文地址:https://www.www.wuyouwg.com/shougong/61710
本文標題:魏晉時期的10大奇風異俗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