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很多天然溫泉,比如康布溫泉、羊八井溫泉、米拉山溫泉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這兩個溫泉。一個是林芝派鎮還未到直白村的格嘎溫泉,海拔約2800米。另外一個是直貢梯寺左近的德仲溫泉,海拔約4400米。
01西藏可男女混浴
一說起去泡溫泉,就被同行的人告之,在西藏可男女混浴的。也許我們去的還不夠偏遠,說不上真正的混浴,但又和混浴無甚差別。
葛嘎溫泉是無遮無攔的,上面是個大溫泉,用水泥砌成個橢圓型,下面就是兩個相連的小點的溫泉,就在窄窄的路邊上。
我們去的時候,還有藏民在洗澡,是男人和孩子,都脫得一絲不掛,也看得一覽無余,被迫只能盯著自己的腳面走。從上面的大溫泉看下面的小溫泉也看得清清楚楚的。
我們女生便占據著上面的大溫泉,后來男生們上來說西藏的習俗是男上女下。
后來到了德仲溫泉,果然是這樣,男上女下。
德仲溫泉雖有遮攔,但跟沒有也沒什么區別,男的一面、女的另一面在露天里換衣服,中間是一個柱子和男人下半身都檔不住的圍墻。
一不留神就能看到裸男,呵呵。
同樣男人看女人也很方便。泡完溫泉出來,就看見有幾個男藏民就在溫泉上面邊喝茶邊看人泡溫泉,沒有不好意思、不應該、甚至大飽眼福的神色。
在海拔4400米的地方泡溫泉真的說不上是享受,比爬了一天的山還要疲憊和勞累。
雖然是在西藏,但還是不能接受裸浴或混浴。如果你心里也接受不了,別忘了帶上泳衣或者一塊大方巾也可以。但是要想不暴光是很難的,因為沒有更衣室。
02德仲溫泉的歷史
德仲村是一個典型的依山而建的藏族小山村,高高的山頂上白雪皚皚,一間間白紅相間的藏式房舍,層層疊疊地堆砌在山梁之上。千壑縱橫的山谷之間掛著千萬條經幡,在風中扯得呼啦啦響。
山上有一座尼姑庵叫德仲寺,金黃的屋頂,終日回蕩著喇嘛教的海螺聲。公元8世紀藏傳佛教高僧蓮花生大師曾在此地后山的天然巖洞中修行;公元1281年,直貢梯寺第十任法師尼杰·多吉杰布在這里修建了第一座修行廟,經多次擴建形成了以德仲集會大殿為中心,附屬62座修行洞的建筑群。
德仲溫泉是一個古老的溫泉,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相傳是蓮花生大師開過光的,具有多種神奇療效,深受信徒們的追捧,曾是歷代直貢喇嘛及王宮貴族的浴場,是西藏的四大圣泉之一。泉水清澈見底,甚至可以看見哪一個氣泡是從哪一個泉眼里冒出來的。
關于它的形成有很多傳說,據說這里原來是一個死潭,蓮花生大師路過此地,見風水不錯便在山上修行,卻苦于沒有沐浴之地。一天,他來到潭邊,將隨身攜帶的“梅龍”(銅鏡)拋到死潭里,死潭就變成了溫泉,“梅龍”的柄在山上留下了一個洞,溫泉水就從洞口流進了普工溝,成了可以流動的活水。從此,德仲溫泉就成了藏民沐浴的好去處。
還有一個傳說是說山上有一只鹿受了傷,經常瘸著腿來到這泡在一個小水塘里,不久腿傷就痊愈了。這個小水塘就是現在當地人叫“夏曲則”,漢語意為“鹿泉”的小池,水溫約48℃左右,據說很多人真的在此治好了腿疾,丟掉了來時的拐杖。
在鹿泉旁邊還有一個叫“卡貴曲則”的泉源,水溫常年在40℃左右,據說常在此泡可以治胃潰瘍等內臟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等筋骨病,瘡、疥等皮膚病,因此從垂髫的娃娃,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尤其是春秋兩季來這里泡溫泉的人絡繹不絕。
德仲溫泉幾乎是露天的,依舊保持著最原始的沐浴方式。溫泉池子全是用石頭壘建而成,一堵半人高的圍墻算是將男女池分開,大部分為露天,條件簡陋,隔斷的木板上通下漏,泡溫泉的人似乎也不大在乎*。在這里,區分藏人和游客非常容易——藏人全是裸泡,害羞的外地游客會羞澀地穿著泳衣入池,一些熱心的阿媽會告訴你:這樣泡是沒有作用的。
在德仲溫泉的牌子上有這樣一句話:人們帶著憂傷而來,高興而歸。不論是心病或是身體的病痛,有佛祖保佑和藥浴神泉,都帶著幸福吉祥離去吧。
本文標題:蓮花生大師開過光溫泉,男女僅隔一木板洗澡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