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朝代中最不討喜的一個,畢竟各種腐敗無能、割地賣國,我泱泱中華最終淪為半殖民地。但在康熙、雍正時期,出過一個著名的清官酷吏田文鏡,在田文鏡的治理之下,轄區之內連小小盜賊都不敢出現。
酷吏田文鏡
在一些電視劇中曾出現過田文鏡的身影,在《雍正王朝》中,田文鏡是逼死官員的嚴官,在《天下糧倉》中,田文鏡更是一個大大的反派。但實際上,田文鏡雖然嚴苛,但卻是難得的清官,做的所有事都是為國為民的。
田文鏡極其受到重視,因為他的能力確實十分突出。田文鏡辦事極快,是因為他對下屬極為苛刻,接受命令之后,攝于田文鏡的威嚴,下屬皆會全力以赴,以免遭至苛責。正是有田文鏡這種不怕得罪人,辦事嚴格的官員,雍正帝才能以酷治一舉康熙末年的朝廷積弊,從而吏治清明、國庫充盈,才能讓清朝在乾隆帝時期達到又一個巔峰。
田文鏡一直都是是雍正帝極為看重的大臣,凡是雍正帝頒布的政策,田文鏡總是能完美完成。特別是他在河南為官期間,糾正了河南政策的許多失誤,使河南官員清明,民生安樂。雍正帝一上位,就搞了幾個大動作。追查虧空、整頓吏治、以銀養廉、火耗歸公、攤丁入畝,一舉扭轉了康熙末年的弊端。而這些也都少不了田文鏡的功勞。
田文鏡雖然說治理手段十分嚴格,但也卻是效果顯著,康熙末年,因為黃河的幾次泛濫,河南盜賊猖獗,官員不作為,大量農田被毀,百姓怨聲載道。雍正二年,田文鏡調任河南之后,迅速針對這些問題。他清理積累多年的案件,整理積壓未處理的檔案,對于官員科派虧空、州縣的逃稅、隱匿土地等問題,嚴格以待,秉公處理,很快使得河南“吏治為之一新”。
雍正初年,雍正帝就派田文鏡清查虧空,他采取“審追之法”,把已經查出虧欠錢糧的各官員匯集到開封,逐一嚴審,查明其在任所和原籍的財產,然后委員前往清查核實。嚴令官員補齊虧空,雷厲風行的整頓立見成效,很快補足了布政司庫的虧空。
清朝為了防止前朝貪官橫行的局面,實行以銀養廉,避免官員因為家貧而不得已接受賄賂的情況。在這種政策下,養廉銀就極為重要。田文鏡在收受錢糧的過程中,將收糧銀柜加固封條,委派專員“公同面拆,立刻發匠傾熔,正、耗兩項分數解司,不得存留絲毫。 ”以避免銀兩的缺失,和在職官員的濫用私權。
本文標題:滿清酷吏田文鏡 在其治下連小偷都不敢出現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 一一奇聞 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